在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的背景下,企業在帶領和承諾管理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對于支持各國政府實施行動達成氣候目標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從法規標準來看,中國在
碳市場建設過程中,先后出臺了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24 個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為中國的MRV 管理機制(以可測量、可報告和可核查為特征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管理機制)奠定基礎,而且納入重點排放行業的企業已連續四年核算并報告溫室氣體排放量。
另一方面,無論是否強制性規定企業核算溫室氣體,核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對企業是有商業價值的。港交所7月即將實施的第三版《ESG報告指引》中,對上市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新增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要求。歐盟正在計劃對重點行業設置碳邊境調整機制,來減少全球貿易帶來的碳泄露的風險。而由于很多國際品牌的排放源主要在供應鏈,而供應鏈又主要在中國,因此中國的主要供應商企業,將會面臨來自客戶或是投資者的減排壓力。企業通過核算溫室氣體排放,了解自身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氣候變化影響,并以此設定
碳減排目標,增強產品的碳競爭力,實現
綠色轉型。